自去年5月底神木縣公共自行車開始正式投放使用至今將近整整一年了,不少市民對公共自行車的使用已經駕輕就熟了,那么,這樣一項龐大的惠民工程到底是怎樣運行的呢?背后又有哪些服務部門和人員的辛苦付出呢?近日,小編帶著這些問題再次進入神木縣公共自行車服務中心對各個部門的詳細工作流程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追蹤報道:
首先小編從服務中心負責人處了解到,神木縣公共自行車公司主要下設五個部門,分別為辦公室,財務,客服中心,調度中心以及維護中心,其中在前線揮重要作用的主要是客服、調度和維護中心。
早晨八點在我們小編走進客服中心的時候,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忙碌的辦卡、掛失和接電話等業務。繁忙的空隙中我們向工作人員了解到:在這個不足20平米的空間中客服人員每日都要辦出至少30張卡片,接聽至少20個咨詢電話。
那么這樣的一項巨大的工程體系到底是如何實現運轉的呢?很多人都對此心存疑問,于是跟著負責人我們來到了他們最重要的部門:調度中心。。
調度中心的總控室有一臺專門記錄各個站點車輛使用情況的電腦,在這里我們能夠看到各個站點車輛的狀態:不管有車,無車還是故障都可以清晰的反映在總控室的電腦屏幕上,一旦有任何情況電腦會自動發出警報以便提醒一線調度人員進行及時調度。調度中心對工人的要求是只要有站點出現車輛過滿獲過少的狀況,必須要在五分鐘內將車輛運送到位,絕不能影響到市民的出行。
在繼業路站點,我們遇到了正在忙碌進行自行車搬運的調度工人,當小編問到工人們有沒有覺得每天的工作很辛苦的時候,工人們露著燦爛的笑容
說道:“每個人的工作崗位和工作性質不同么,這就是我們的工作,為大眾服務么,不辛苦!“
調度師傅每天早上6點開始到晚上9點要往返于各個站點50—60趟次,搬運自行車600多輛,每天起早貪黑,所以可想而知調度中心的工作人員每天為了市民能夠正常的出行付出著怎么樣的辛勤勞動?

是機器就會有損壞,更何況這么多的自行車和鎖頭樁,那么服務中心到底是怎么實現這些車體和鎖車頭的完好使用呢?
在國稅站點,我們看到一位清潔人員正在忙碌的擦拭著車輛,一把掃帚,一塊抹布和一個裝滿水的水桶,就靠著這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工具,4個保潔人員維持著全縣31個站點750輛自行車的干凈使用。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看著市民能夠干凈放心的騎著自行車奔波于各個目的地,保潔員的臉上滿滿的洋溢著幸福和欣慰的笑容。所以說不論在任何一個崗位上的每個工作人員他們的勞動都是功不可沒的,我們一定要愛護和維護好我們工作人員的勞動成果!
整個維護中心的人數最多的是維修人員,有6個之多。在繼業路站點我們見到了正在彎腰維修自行車的三位維修人員,一輛維修車,31個站點,全年無休,調剎車、緊螺絲,換鎖頭芯片,維修人員嫻熟的動作著,用他們的雙手和工具彈奏出了
出了完美的旋律,在烈日的照射之下,維修人員曬得黝 黑的皮膚顯得格外透亮。

跑了這么多站點之后小編看到了很多的自行車上的籃子不翼而飛,工作人員反映到很多市民將其拆卸回家當洗菜籃子或者烤肉架子來使用,好多座椅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劃痕,車子上的鈴鐺更是所剩無幾,這讓我們辛苦的工作人員哭笑不得,甚是無奈。在此筆者提醒廣大市民,一定要愛惜自行車,文明使用自行車,不能惡意破壞,這樣才能保證免費自行車的長期有序運營
。
低碳環保,綠色出行,越來越多的市民將把綠色出行延伸到日產生活中。為了讓整座城市變得更加美麗,需要有更多的市民參與其中, 很多市民都在詢問我們這個公共自行車的項目何時才能夠上二期以及二期的站點到底如何設置,對此我們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盡快的落實這個計劃,讓市民的出行更加便利!